查看原文
其他

贺雪峰|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不是好想法

贺雪峰 新乡土 2022-05-2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通过不平衡来达到高水平的平衡,因此,现代化必须要有重点,有区分,有先有后。

一、

要实现现代化,就要有现代化的标准,不然就谈不上实现就是达到的意思。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存在一个标准,不然就很难说我们已经实现或没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时期,中国现代化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实现现代化是国人百年梦想。这个时期,中国是否要制定一个衡量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不仅对于全国来讲是否已经实现现代化需要标准,而且中国地域无比巨大,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中国现代化肯定不能齐步走,有的地区走在前面,如何衡量这些走在前面的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以及落在后面的地区距离现代化还有多远?这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每个地区都在自己发展,又在比较中存在。如果没有与落在后面地区的比较,走在前面的地区就是锦衣夜行。因此,走在前面的地区不仅要宣布已经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要在与全国比较中(最好还有权威机构排名中)排到第一,那才是真有荣誉,地方政府领导人也更有晋升机会。这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就尤其关心现代化标准问题。

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因此摆到了政策部门台面上。


二、

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农民现代化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前面三个体系相对独立,相互补充,共同支持综合指标体系。

现在存在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义农民和农村?第二个是,一旦制定了指标,就必定有自上而下的考评,在中央集权体制下面,各级地方政府就可能围绕指标指挥棒转,最终即使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没有解决。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我们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作简单讨论: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发生重大分化,其中最大的两个必须特别关注的分化,一是关于谁是农村的,二是关于谁是农民的,这两个分化不说清楚,就不可能形成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谁是农村,这个问题看似清晰,实际上很不清楚。“城中村”是不是农村?从体制上看,还有农村的遗留,但很少有人会认为“城中村”是农村。那么,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带内的农村算不算农村?这些地区农村的农民还是不是农民?从体制上看,这些地区无疑仍然是农村,这些农村居民绝大多数收入却已与农业无关,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农村居民已经实现了家门口的二三产业就业,村庄中也有大量二三产业,从产业、就业、收入甚至生活方式上,这些地区已经不再是过去典型的农村了。正因为有家门口的二三产业就业,村庄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再种田,农民承包地被集体反租过去,再转包给专业大户甚至外来农民耕种,农业与当地农民几乎无关。农村已经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就不应当算作中国典型的农村。

更重要的是,中国东西部绝大多数地区农村不可能再复制东部地区的模式,即不可能在村庄实现工业化,农民不可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因此,农民家庭中的年轻人进城,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农民留村,小农农业将长期存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中西部地区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进路。

现在的问题是,正是东部地区农村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正是他们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制定。一旦按东部地区标准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再按这个体系要求中西部农村,事情就会变成灾难性的。

当前作为先进经验推动全国农村工作的,尤其表现在浙江和苏南上面,江浙几乎全域工业化了,走的路子与中西部地区完全不同,是不可学的。全国学习不可学的东部地区经验,这很奇怪。

农民工是不是农民也是一个大问题。从职业上讲,农民工进城务工经管,他们已经是新工人,是新的城市人,国家统计局也将这些进城农民工统计为了城市人口,甚至有些进城农民工已经在城市买房安居了。问题是,相当一部分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与收入都不稳定,还没有真正实现在城市的安居。这些进城农民工,他们的父母、子女仍然留村,他们可能在城市经济遇到困难时返回农村;他们年轻时进城,年龄大了仍然要回农村。又正是因为进城农民工仍然有农村这个基本保障和最后道路,农民工进城就是有极大的自如空间,“进可攻退可守”让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有更大选择空间。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有选择空间,社会结构就有弹性,社会结构的弹性又为中国现代化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局面提供了最好的应对能力。

因此,也可以认为,农民工仍然是农民,在未来一个时期保持进城农民在农村的权益,对于农民和对于中国现代化来讲,都无比重要。将农民工排斥在农民以外,至少是不妥当的。


三、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通过不平衡来达到高水平的平衡,因此,现代化必须要有重点,有区分,有先有后。城市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不能齐步走,农业、农村与农民现代化不能齐步走,不同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更不能齐步走。

在当前时期,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并以此来考核不同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甚至为此排名,中西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就只能勉为其难,结果就是形式上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实质上却舍本逐末,其他各方面工作被拖累,长期现代化被短期指标追求所损害。这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走向反面了。


2021年11月11日下午



更多推荐


贺雪峰|农民进城应该进到哪里?

新书推介:贺雪峰著《大均衡:进城与返乡的历史判断与制度思考》

贺雪峰|乡村振兴为了谁

贺雪峰|发展集体经济不能想当然

贺雪峰|空心村不整治,新农村难振兴?

贺雪峰|乡村振兴是让穷人进城富人下乡吗?——评党国英研究员的一个观点

贺雪峰|乡村产业兴旺不能靠政府主导

贺雪峰|从不出事到争第一:基层治理为何内卷

贺雪峰|东部农村并非中国农村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