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 话统计】开拓创新中的统计信息化

四川统计 2022-07-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信息报 Author 中国信息报


学党史·话统计 1921-2021

★ 百年党史统计史一起读★


统计信息化


统计信息化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艰苦奋斗、自主研发、创新攻坚的过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相互融合、接轨国际、面向未来的过程。让我们跟随岁月的脚步,见证统计信息化事业的起步与创新发展。


— 从零起步 从无到有 —


1

1949-1985年

艰苦创业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统计部门在技术设备、技术力量、机构设置方面从零起步,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合作,发展壮大,助力统计工作和各项调查任务完成。

——首次引入计算机:

1954年,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ARITMA机械式手摇计算机。

1958年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参加阿立托玛(Aritma)计算机训练班的学员在国家统计局大楼前合影

——设立专门机构:

 1975年8月,电子计算中心成立。

——首次超级汇总:

1974至1979年期间,国家统计局、各省级统计局相继配备电子计算机,并首次完成16000户农民家计调查数据的超级汇总任务。

——首次实现全国性计算机处理数据: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实现省级以上全面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录入








— 艰苦奋斗 初具规模 —


2

1986-2000年

初具规模

1986年7月,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正式成立,统计信息化开启了微机起步、以任务带建设的发展历程。

 ——技术领先:

1987年4月,在工业月报的报送中成功使用全国微机数据处理和远程点对点传输,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实现“点对点数据传输”。

——自主研发:

1987—1989年,自主研发出SDP、HAPS、ZH228、SARP等一系列通用统计报表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报送处理方式实现划时代变革。

1990年2月,国家统计局在国际研讨会上进行软件演示

——业务与技术融合:

1993年,国家统计局实施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数据处理模式由按专业分散处理转变为由计算中心集中统一处理,统计业务与信息技术首次深度融合。

——数据库建设初显成效:

1992年,在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现场,利用中国县(市)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库、国民经济综合统计数据库为“两会”代表、委员们提供统计信息查询服务。

 ——数据录入的重大变革:

1997年,首次在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中采用光电录入。

——网络建设的里程碑:

1999年9月,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主干网络开通。实现国家—省—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包括65个节点互联。

——联网直报时代的开启:

1999年底,开通5000家大型工业企业信息联网直报试运行系统。2000年,实施国家统计信息系统PKI系统建设,标志着统计联网直报时代的到来。

——人口普查技术变革: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光电录入、逐级上报、超级汇总,实现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








— 创新突破 快速发展 —


3

2001-2010年

开放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统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开放式发展的关键十年。

 ——自主研发:

2002年,升级版SARP2000用于年定报逐级上报、超级汇总。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ePRAS软件首次实现网络版数据报送。

——联网直报稳步发展:

至2006年,统计联网直报工作已应用于工业、房地产、服务业、经贸等5万家企业,以及农业统计调查。

2001年4月,国家统计局开通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系统

——高新技术探索:

2007年2月13日,由国家统计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正式启动。

——职能重新定位:

2008年,计算中心正式更名为数据管理中心。统计信息技术部门职能向信息管理、综合职能转变。

——采集手段创新:

2009年,首次尝试使用移动采集终端(手机)作为数据采集工具,实现了数据采集手段的创新和突破。








— 全面融合 面向未来 —


4

2011年以来

与统计业务全面融合

以“企业一套表”改革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实现了新世纪以来统计系统最重大的统计生产方式变革。

 ——“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上线:从2012年2月18日起,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呼叫中心成立:

2012年7月2日,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呼叫中心开通。

——国家数据库建设又上新台阶:2013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新版数据发布库上线。

——大数据应用启动探索:

2013年11月19日,国家统计局与11家企业签订了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又与6家企业签署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大型普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现全流程的网络化、电子化。全国使用统一电子地图,一图在线,绘制了近90万个普查小区地图。全面推广移动采集终端,现场采集普查数据。

——遥感技术首次实现全国性应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遥感测量取得的数据达到了500TB以上的级别。

——数据交换与共享:“五证合一”数据处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部门数据与统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数据统一管理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建设完成国家统计基础数据库,首次实现了三大普查、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微观数据的统一管理。

——住户调查采集方式变革:2018年1月,国家住户调查应用系统e记账APP正式上线运行。

——国家统计云平台建设:

2016年项目启动,打造北京数据中心、华南数据中心、杭州统计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形成三个数据中心各有侧重、互为主备的国家统计数据中心体系。2019年6月,统计云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实施。

 ——统计大数据应用中心:2019年9月18日,国家统计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共建统计大数据应用中心合作协议》,共同在浙江省杭州市建立统计大数据应用中心。

2020年12月7日,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成立仪式和揭牌仪式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统计部门将积极适应统计改革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快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巩固拓展联网直报平台应用,加强统计云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支撑统计现代化改革、引领助力统计创新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来源:中国信息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