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冬梅:有理想,但也要接地气 | 庭前 · 十佳青年评选

徐冬梅 庭前独角兽 2021-06-09

十佳青年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如期而至。庭前独角兽每日将陆续推送23位候选人的成长故事,之后将进行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现场评选活动,敬请期待。








奋斗为本 追求卓越


徐冬梅(上海青浦法院)



成长故事

第三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






出身农村


我来自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故乡----淳朴美丽的江南水乡练塘,是土生土长的上海青浦人。


我父母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农民,每天守着乡下的农田劳作,不会讲深奥道理,但都很和善;没给我很多物质财富,但给了我很多精神财富。


很小我就学会独立、掌握很多农活技能。小学时,每天放学后烧饭做菜是我包干的任务,夏天我还会去水沟池塘里捕鱼抓龙虾给家里添些鲜美的荤菜。中学时,插秧割稻真的是很累人,弯着腰久了腰疼脑袋晕,稻穗上的芒刺嗝得全身刺痒难忍,最讨厌的是水田里那长相丑陋的蚂蟥和酱油虫,叮得生疼又拔不出来。那会儿在田间,我不时像被电了一样,边哭边叫边奔跑,找母亲帮我拍掉腿上的蚂蟥,一路踩光了自己刚辛苦种下的秧苗。


练塘有个特产叫水中人参----茭白,茭白很好吃,但种植茭白很辛苦。母亲从闷热不堪、蚊虫横飞的田里把茭白一根根地从棵株上扳下来放到田梗边,由我逐堆扛着把茭白背到路边,理整齐后轧断叶子至30公分长短挨个儿放入茭白袋子里,这可是个有讲究的活儿,要注意把茭白嫩白的一面放在袋子外侧,便于吸引茭白商贩的眼光,可以卖个好价钱。装满六大袋子后,母亲和我会用自行车各运三袋去一个小时路程外的茭白市场卖茭白。


不吹牛,我高超绝伦的自行车技就是那会儿练出来的,永久牌自行车后座左右各挂一袋上面再压一袋,快速推车加速奔跑然后从自行车前横杠处甩腿上车,一气呵成,一骑绝尘。村上的大伯大婶们看到了总是会笑着说:看,这个大学生又干得像个泥猴子了。


我身上有着父辈们的深深印记,他们吃苦耐劳、温和坚韧、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平凡的人生深深感召着我,指引我始终脚踏坚实的大地,用辛勤和汗水浇灌事业进步和人生幸福。




五年跟班


2002年7月15日,我从华政毕业来青浦法院正式报到上班。跌跌撞撞的这18年间,我始终在最基层、最前线磨砺着、成长着、坚守着,至今也依旧憧憬着、梦想着、展望着,我在审判轴线中感悟人生、恪守芳华。


五年“徐书记员”的日子忙碌又充实。我知道书记员工作是未来法官之路的引桥部分,必须踏实跟随带教师傅和法官学技能、学理念,在传承中创新。书记员的每一项工作环节都关乎到法官审判工作。


有一次,睡前惊觉自己将原被告的传票资料塞错了信封;一夜惶恐,第二天早上6点不到赶到单位,守在法警队门口等开门,从成堆待送快件中截回了颠倒的信件才舒了一口气。此后我在寄出任何文件前都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封印,严谨细致是我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庭审记录中,键盘敲击如弹钢琴般优雅;结案归档时,手动页码机盖出机械自动化节奏。看着自己记录的那一刀刀笔录、装订的那一摞摞整齐硬朗案卷,虽累但满足。一边白天忙碌着记录归档调查工作,一边晚上挑灯夜战复习参加司法考试。在获得全院书记员技能比赛第一名的同时,又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等待晋级初任法官。




淬炼升华


一年的刑事审判和立案信访岗位工作,始于初任法官之时。


人生第一次独立庭审,开庭时被告人比我这个法官说得更响亮、更顺溜;庭审时我紧张得手心里、胳肢窝里都是冷汗。一个合格法官的养成,绝不单是坚持信念背出法条即可,更应在实践中感受人生百态、案生百态。立案信访工作,尤其是信访接待,开启了我对法院工作的新认识,也促使我在之后审判工作中倍加细致和柔情,更多地站在当事人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有那么一次特殊的信访,我负责接待记录:原告遭遇交通事故致半身不遂,被告却无财产可供执行,原告家属就把身体虚弱的原告扔在法院门口。院长知悉第一时间安排了接待,在严厉斥责家属不负责任行为的同时,加紧联系原告户籍地民政部门救助对接。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接待室里充斥着原告身上发出的难闻异味,但院长似乎丝毫没有感觉到,只是专注在解决问题上。随同在旁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白了有些案件不是一判即了之的,明白了信访有时是当事人无奈下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和形式,尽力化解是我们的职责。



随后而来的两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判岗位锻炼,更是让我体悟深刻。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世事无常,当一个鲜活生命瞬间消逝,曾经生而为人的意义何在?而我又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我的答案是:尽我所能做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事情!让有限的生命、渺小的个体贡献最大价值!几次遇到经济困难又执行不到的当事人,我会悄悄给予一些经济捐助。外调路遇遭受事故受伤的孩子,我毫不犹豫地驾车送孩子去医院救治。藏区旅行回来,我毅然决定资助两位藏区贫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也时刻提醒和要求自己,要做一个专业敬业的法官,首先就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至今保存着一条被告发来的暖心短信:“徐法官,我不欠原告一分钱了,感谢您公正的判决,也祝您好人一生平安!”




砥砺前行


此后,我又调入劳动争议组,从事了一年的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面对劳动争议这个政策性很强的审判专业,自己眼前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起初第一周我都不敢下判,只能“以情感人”,努力做当事人调解工作,尽量调解结案。为了抓紧补上专业知识,我利用晚上时间,把所有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老法师们的判决案例反复研学,还把所有涉及劳动争议的常用、有用、重要的审判资料归类整理并装订四册,放在组里供法官们查阅学习。


当时正值劳动纠纷大幅度增涨期,我们整个劳动争议组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埋头于查考勤记录算加班工资。用心投入到案件中后,既体会到了劳动者辛勤付出却不得报酬的委屈和不甘;也明白了何为强弱转化,当曾经弱势的劳动者集合起来时,强势的用人单位可能就变成了弱势一方,用人单位的稳健发展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回想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和同事一起把那位半身失禁、躺在台资企业门口讨要薪酬的台湾同胞背回家的情景,也就理解了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背后可能意味着当事人的所有生计。




跨界成蝶


转眼间,我已在房地产审判这场攻坚战中奋战十年,两鬓青发略显白丝了,但也终于蜕变成了自我感觉“还可以的”的成熟法官了。


十年间,我奔走于房屋、土地、工程的现场,在买卖租赁征收减量化、总包分包转包、停工窝工竣工、有效解除无效确认等这些枯燥又有趣的辞藻中无数次地斟酌着当事人的权益。



大家都说,光有法律专业知识却没有建筑专业知识是无法在建设工程审判团队生存下去的。为了弄懂脚手架搭建和计费等审价知识,我扛着厚厚的案卷虚心向专家求教,听老师给我讲解各种计费面积的区别,翻出几年前的天气报告,来确定哪些日子是不适合施工应当顺延工期的;蹲守在挖机边上盯着审价老师讲解挖出土方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深度、种类和价格,正算、反算、打开算还是包干算,文科生不断在重温数学应用题。正是这不服输、不怕难、接地气、跨专业的学习和干劲,让我有了用理性和专业来裁判任何一个疑难案件的底气。


曾有一起历经四任法官未审结的建设工程案件交接到我的手中。为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凌晨3点起来预习案卷,整整两天的庭审后,我趁热打铁,写了五万多字的判决书。有一次,在宣判后被几十名拆迁补偿案件当事人团团围住,虽紧张得胃都痉挛了,但表面佯装淡定,耐心正气地把裁判理由逐项逐个做判后释疑,严正告知聚集闹事并不能将无理请求合理化。


还有一次,一位单亲母亲因房屋质量问题,与开发商产生争议,开发商处理态度强硬,这位母亲一时气愤便来电表示要采取跳楼这一过激行动。接到电话,我第一时间找到这位母亲,以同为人母的立场和她谈心,让她体会到法院的努力,劝解她要相信事实相信法律相信法官,开导她相信生活远不止当下的艰难,还将迎来幸福。为尽快公正审结此案,酷暑下我走遍整条房产中介街询问房屋租金市场价,带着法院的装修师傅去房屋现场查看,请教修复方案和可能的修复费用,最终做出胜败皆服的判决。




回归初心


前不久,我在面包店里偶遇了那位单亲妈妈,她竟然认出了我:“徐法官,我和孩子现在过得很好,真的非常感谢您当年的判决,这么多年您一点都没变。”判决书中的有限文字,未必能体现法官的全部付出和努力;但法官的成就和幸福,也不仅在于当事人的一句感谢,更在于当事人从内心对法院裁判和对法官为人的认可。

无数次曾经艰难的历练锻造成了现在内心坚强又温柔的我。也许,在同事眼里,我已是一名能够熟练驾驭审判工作的年轻资深法官,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但我深知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的责任,所以我始终铭记母亲对我最淳朴的叮嘱:脚踏实地,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名体恤百姓的法官。有理想,但也要接地气!




更多候选人故事

欢迎关注庭前独角兽



编辑|刘佩璇

十佳青年评选

成长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