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 先要破解农村用地难题

自然风 自然微论坛 2024-03-27

现在农村用地难不难,最有发言权的是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

我们不回避问题,结论其实就一个字:难!

难到什么程度?一些农民别说盖房搞产业,如今连种地也不知道该怎么种了。

先说几个真事儿,就当故事吧。

有个村干部,在农村是个能人,想办一个加油站,几年前就选了地块,是离村庄不远公路边的一块未利用地,加油站所需的其他手续都跑办下来了,但由于选址不符合土地规划,这种小项目也没法搞规划衔接,他是一个守法意识比较强的人,没敢未批先建,只希望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能把这块地纳入规划,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这一等,就是几年,一直到现在,他还在老老实实等着。当然,也有胆大的,但被卫片发现后,拆了!

有一个工业重镇,前年一场大雪,镇里不少厂房的房顶被大雪压塌了,只能翻修房顶,卫片拍下来,所占土地大部分是耕地,也就是说此前这些厂房一直没有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按照2021年出台的《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合法性判定规则》(点击查看)最新规定,1987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在未经审批或无合法权源的建设用地上进行翻新、翻建、新建行为,属于新增非农建设违法用地。也就是对违法用地要倒查35年。这种情形,一般得拆!(推荐阅读:倒查35年?多年形成的违法用地,如何认定和处理
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出台后,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收到农民甚至地方政府领导的咨询问题,不少是在问:地里种这个行不行?种那个行不行?自然资源部门的人,真的不是农业专家、林业专家,有的真说不清,没法解释。推荐阅读:严格控制“非粮化”,农民怎么种地?政府怎么用地管地?
当然,还有不少其他具体问题。比如,都是鸽子,养肉鸽属于设施农业用地,养信鸽就属于体育项目,要办建设用地手续?有点复杂。想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面临的主要难题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同样,乡村振兴,也得产业先行,无论一三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还是乡村文旅项目等,就是盖个猪圈,都得落地吧,怎么落地呢?
规划问题。2021年1月28日,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点击查看)提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使用规划预留建设用地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历史风貌和影响自然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暂不做规划调整。
各省也都有具体要求。比如河北提出: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但这些来自国家和省级的要求能真正落地落实吗?
对一个县(市、区)来说,做为约束性指标的规划规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各地都是觉得“不够用”。“三区三线”划定以后,下一步就是从上而上下达规划规模指标,作为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优先保障城镇和开发区(园区)用地规模,不是不想多给农村多分点规划规模,蛋糕就那么大,谁切也难。(推荐阅读:什么是“三区三线”?
耕地问题。保护耕地是大事儿,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有量也是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而且列入各级政府地方重要考核,只能多不能少。对农村来说,该划的、不该划的,80%以上的耕地都划成永久基本农田了,有的地方出了村就是永久基本农田,有的地方永久基本农田都上了山、下了河永久基本农田是高压线,除了国家规定的重大项目等,对农村来说,除了搞种植业,其他的想都别想一般耕地,原来还能种个树、修个路,搞个养殖,现在又新提出个耕地“进出平衡”,地就那么多,去哪落实“进出平衡”?(推荐阅读:园地变耕地,会成为落实“进出平衡”的主要途径吗?
指标问题。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点击查看)提出:市县要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由省(区、市)统筹解决。新增指标本就是“紧俏货”,现在又推出“增存挂钩”,地方政府想上的项目都得想办法争取用地指标,甚至违法占地,有几个地方舍得给农村、农民?推荐阅读:用地挖潜,拿“增存挂钩”说事儿
入市问题。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来说是个利好的政策,新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在操作层面的制度设计仍然不成熟,未达成共识,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先行,暂不全面推开也就是说,这条路暂时还没开通。
盘活问题。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点击查看)提出,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农村有一些存量建设用地,但不少都没有合法用地手续,虽然搞了多年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对补办用地手续,也有一些特殊政策,但有的地方不作为,并没有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至今还是违法用地,如何盘活?现在所说的盘活,主要是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搞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实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主要就是引进工商资本,到村里搞点民宿加文旅而已,个别地方还盖别墅,搞成了小产权房。(推荐阅读:农业农村部门主攻闲置宅基地/很“积极”,但“稳妥”呢?

如何破解难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难,关键是不要回避问题,要切实研究解决问题。目前各地在解决农村用地难题方面,比较给力的是广东,针对用地政策调整变化快、多而散乱问题,2022年11月3日,出了个《广东省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引点击查看),最起码把目前给的政策说清了、说全了。但其他省呢?

提几条建议吧。

要真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文件,2021年4月29日,还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点击查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点击查看),要求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农村用地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事实,不要回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重视。那么以后呢?如果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不抓落地落实,几年以后,难题还是难题,问题还是问题。

要抓统筹。既要......又要.....其实就是统筹问题,比如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来说,就是既要保护资源,又要保障发展。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不能总是强调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城镇和开发区(园区)用地,一个“优先”,就把农村用地“冷落”了,实际上就是没考虑统筹问题。做到统筹,其实也很难,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就是或左或右。但再难,也要统筹考虑解决农村用地难题。

要接地气。现在说谁是“专家”,一般是骂人的,网上流行一句话: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当然个别真正的专家除外。“专家”名声不好,主要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经常胡说八道。涉及农村的土地政策,最好是放下架子,多问问基层干部,多问问普通农民,智慧也来自民间,而不都是博士和海归。一个重要政策,没有经过充分调研,没有充分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坐在办公室搞创新,就会整出个让基层很难受、很难办的政策,比如目前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的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对农村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影响尤其大,建议重新评估和调整完善。出个法律条款也是这样,比如,农村村民违法占用耕地建住宅,到底归那个部门管呢? 三年了,谁也说不清。


相关链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