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源安全的最高战略

中美碳中和 2024年09月30日 11:48

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形成背景

(一)能源安全形势变化呈现新特点


近年来,全球和国内能源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争端不断,能源资源国政策频繁调整,多重因素叠加对全球能源供应造成了重大冲击,导致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频繁波动,极大影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稳定性。

二是能源供应链风险加大。全球化背景下,能源供应链日益复杂,风险也随之增加。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导致能源供应链中断或受阻,严重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全球疫情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生产和运输带来巨大挑战,暴露了现有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

三是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化石能源仍占据主导地位,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虽然迅速,但其天然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导致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仍无法快速提高。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压力加大,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五是能源技术创新进入关键期。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能源科技创新的步伐显著加快。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材料方面还存在“卡脖子”,需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

六是国际能源合作面临新挑战。国际能源合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能源独立和封锁政策,国际能源市场的开放性和合作性受到影响。

七是能源安全观念逐步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传统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逐步扩展到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技术安全和国际合作等多维度的综合安全观。

3.8万字概述《国家“十五五”规划(2026-2030)》

(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基础


1、中国古代国家能源安全思想

中国古代的能源安全思想虽然未有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理论,但从诸多文献和历史实践中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能源管理和安全保障理念,这些思想对现代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对能源的认识和利用已有一定基础。《管子》一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资源的技术与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效率,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能源利用的智慧和创造力。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后,对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进一步系统化。秦始皇时期的都江堰工程,是利用水资源进行大规模灌溉工程的典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汉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通过国家垄断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安全。这些措施表明,古代中国已经认识到能源资源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宋朝时期,煤炭的广泛使用和冶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水排、风力磨等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能源利用和管理取得显著进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行“封山育林”政策,防止滥伐滥用,保障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清朝时期,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北方为中心的煤炭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

中国古代的能源安全思想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次,国家在能源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应在发展中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能源安全思想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经历了从资源保障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依赖国内煤炭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迅速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力度,逐步实现石油自给;随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能源产业逐步市场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开始加大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进入21世纪,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战略,逐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3、“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系统性战略,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关于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思想,为该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反作用。能源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就是通过调整和优化能源生产关系,促进能源生产力的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消费,调整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安全性,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二是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认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其合理配置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能源革命和国际合作,正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利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推动国际能源合作,通过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保障,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理念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源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思想,也契合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配置规律,有助于实现全球能源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三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都是为了实现能源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能源消费革命强调节能减排,推动低碳消费;能源供给革命强调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技术革命强调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源体制革命强调通过政策和制度保障,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这些举措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惠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成本,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改革创新,优化能源管理和服务,提高能源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的满意度。

八大机构 解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2万字)

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能源安全理论与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在能源安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创新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举措,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能源安全战略,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理论创新和实践举措,不仅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为全球能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首次正式提出


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能源新的形势和挑战,亟需一种系统、全面的能源战略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是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国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全面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首次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是现代社会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能源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这一系统性的战略构想,标志着我国能源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首次正式提出,是我国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推动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三)“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发展与实践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首次正式提出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能源安全新战略。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2024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2024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系统部署能源安全新战略贯彻落实。相继出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战略的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保战略的贯彻落实。

大势所趋!教育部公示新增20个碳中和领域专业!赶紧报考—>

三、“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重大意义

(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中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最新成果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体现了党中央对能源安全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

——这是能源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能源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国内外能源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这一战略,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这是适应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新战略。面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和复杂变化,顺应了全球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

——这是回应国内能源安全挑战的系统性举措。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举措,从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

——这是强调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将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这是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新模式。提出了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新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积极开展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推动跨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赢。

(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指引我国能源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提供了全局性、系统性的指导思想。涵盖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和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这一战略以系统论和全局观为基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当前能源安全的紧迫任务,又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通过系统化、全局化的战略布局,确保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能源革命的方向和路径。能源消费革命强调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能源供给革命强调发展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供给体系,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能源技术革命强调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能源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能源体制革命强调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市场机制,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些为开展能源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引和操作指南。

——强调改革创新,破解能源发展难题。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破解能源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难题。通过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能源市场环境,解决市场机制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通过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能源技术水平,解决技术瓶颈和产业升级问题。通过国际能源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破解资源供给和国际竞争的压力。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强调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能源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实现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强调人民至上,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能源工作必须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成本,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通过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通过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优化能源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为战略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

(三)“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论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坚实保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确保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能源消费革命为此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推动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能源消费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供给革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天然气和核能,构建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不仅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还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能源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推动能源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通过建设国家能源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设立能源科技专项基金,支持能源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环境。能源体制革命是确保能源安全和高效利用的制度保障。通过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改革能源监管体制,强化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确保能源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际能源合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推动跨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新格局。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多边机制,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全球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发展。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和合作平台。

促进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通过统筹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能源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贯穿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互通,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放水平。这些措施确保了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家发改委:碳达峰 碳中和  “十大行动” 四周年,取得显著成效

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基本内涵

(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主要内容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系统性能源战略,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

(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基本特征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中国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推动能源转型升级的系统性战略,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等方面。

全局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方面,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统筹。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国际方面,通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升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推动跨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互通,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新格局。

系统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整体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方面的革命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与其他方面协调推进。关联上,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和国际合作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耦合上,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各个方面既要有机结合,又要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协同上,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过程中,必须注重各方面的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前瞻性:科学把握能源发展趋势,制定长远战略。面对国际油价波动、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气候变化挑战等不确定性因素,强调通过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供给体系,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应对国内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挑战,提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抢占全球能源技术制高点,实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实效性: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战略落地见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行动计划,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在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确保各项战略任务的落实。监督和评估,并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改进和优化战略实施方案。

这27个重点行业将迎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业重点行业与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

五、主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演变


(一)主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经历了从保障国内供应到全球资源掌控的演变过程。20世纪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但随着国内油田的逐渐枯竭,到70年代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促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尼克松政府提出“能源独立”战略,强调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卡特政府则通过《国家能源政策计划》,推动能源多样化和节能措施。里根政府强调市场机制,通过放松管制和增加国内能源开发,提高能源供应能力。20世纪末,克林顿政府倡导绿色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更加注重多元化和技术创新。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在天然气生产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随后,各界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到2035年实现电力部门的零碳排放目标,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美国的能源政策重点转向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基础设施法案》和《气候法案》,大力投资新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未来,美国能源安全战略将继续在保障能源供应、推动技术创新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寻求平衡

俄罗斯能源安全战略深受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苏联时期,能源政策主要集中在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以支撑经济建设和军事力量。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经历了经济转型期,能源出口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源安全战略逐渐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模式。

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府重新审视能源战略,强调通过加强国家控制和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3年,俄罗斯政府通过《能源战略至2020年》,提出提高能源效率、扩大能源出口和确保能源安全的目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政策的推进,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强对清洁能源和新兴能源技术的投资,提升能源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未来,俄罗斯的能源安全战略将继续围绕保障能源出口、推动能源多样化和深化国际合作展开

欧盟的能源安全战略经历了从共同市场到一体化政策的演变过程。20世纪60年代,欧盟(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重视能源合作,提出建立共同能源市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促使欧盟成员国加强能源合作,提出统一能源政策的设想。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能源安全成为欧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欧盟通过《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提出到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提高能源效率20%和可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标。2010年,欧盟发布《能源战略2020》,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安全、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目标。2020年,欧盟提出《欧洲绿色协议》,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还通过《2030气候和能源框架》,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目标,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未来,欧盟的能源安全战略主要围绕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能源转型展开,并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绿色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受地缘环境和资源禀赋的深刻影响。作为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能源安全问题,提出了多元化能源供应、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国内资源的战略。1980年代,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核电发展,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199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效率的提升,提出“节能型社会”的目标。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的能源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核电比例大幅下降,政府重新审视能源安全战略,强调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未来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发展氢能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印度的能源安全战略经历了从依赖传统能源到推动多元化能源发展的过程。20世纪中期,印度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来满足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印度面临严重的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80年代,印度开始实施一系列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能源多样化,启动经济改革和能源市场化改革,放松对能源产业的管制,吸引了国内外投资,促进了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多元化。未来,印度的能源安全战略将继续围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展开

(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践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安全战略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多元化能源供应。国际经验表明,多元化能源供应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天然气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重要措施,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应进一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实施更加严格的能效标准,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强度,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发展可再生能源。各国普遍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其作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加快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安全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我国应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是各国提高能源市场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完善能源市场机制,推进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能源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能源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国际能源合作是各国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应继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深化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推动国际能源合作项目,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升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

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各国在制定能源安全战略时,普遍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应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等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家发改委:大力实施新一轮节能降碳行动,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六、“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践要求

(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必须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一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改造。实施更加严格的能效标准和节能法规,推动企业和家庭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

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资源的依赖。推广电动汽车、绿色建筑和清洁取暖,推动能源消费的电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

三是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实施节能激励政策,鼓励公众和企业参与节能减排行动,形成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四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在建筑领域,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提高建筑能效。在交通领域,推广节能环保车辆和公共交通,提高交通能效。

(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必须建立多元供给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制定和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利用。

二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煤炭清洁发电技术,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水平。

三是提升低碳能源的比重。加大天然气供应能力建设,推动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积极发展核能,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提升核能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四是优化能源供给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布局能源开发项目。推动能源供给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必须带动产业升级


一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支持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国家能源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设立能源科技专项基金,支持能源科技创新项目。

二是推动能源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能源技术示范项目,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加快先进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是优化能源技术创新环境。完善能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四是培养能源技术人才。加大对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能源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必须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


一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化进程,打破电力垄断,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性。

二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推动油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优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管网运营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油气市场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三是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能源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完善能源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市场风险,确保能源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

四是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强化能源政策的统筹协调,加强能源市场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和市场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执行力。

(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必须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一是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推动跨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能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二是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多边机制,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国际能源合作。

三是推动国际能源合作项目。推进一批国际能源合作项目,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通过国际能源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互通,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提升全球能源领导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能源事务,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的新模式,实现全球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七、“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保障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制定更为系统、全面的能源安全战略规划,明确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二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能源政策和行动计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协同推进和高效实施。

三是强化政策联动。加强能源政策与经济、科技、环境等领域政策的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通过跨部门的政策协同,推动能源安全战略与其他国家战略的有机结合,提升政策的综合效益。

(二)完善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战略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强化法律法规执行。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监督机制,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是健全法制教育和宣传。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

(三)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实施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详细政策和行动计划,形成系统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政策协调和统筹。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是政策落地实施。建立政策落地的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晓度,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地。

习近平: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

(四)加强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增加对能源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建设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和实验室,集聚高端科研资源和人才,开展前瞻性和跨学科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我国能源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五)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的实施。专项资金应重点用于能源技术研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金融支持、社会资本等,为战略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为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评估和审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六)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打破电力垄断,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生产和销售。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性和开放性。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深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放开油气价格,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油气勘探开发、管网运营、销售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油气市场。建立健全油气储备和应急机制,确保油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是完善能源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能源市场环境。加强能源市场的监管,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公信力。通过建立能源市场信息平台,提升透明度和可获取性,促进市场主体的决策和交易效率。

四是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加强能源政策的统筹协调,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协同推进一致性。建立健全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保持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七)加强监测评估


一是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战略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战略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是设定评估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评估。评估指标应涵盖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是公开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估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战略实施的信心和支持。

中国碳中和未来五十年展望

(八)推进公众参与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广泛宣传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是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通过设立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是组织培训活动。组织开展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全社会的能源管理水平和节能意识。




中氢和航是一家注于数字智能化绿色制造转型升级的碳中和科技服务公司。通过打造碳中和绿色技术数字平台,构建产业伙伴生态,将创新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和ESG体系相结合,构建工业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中氢和航已与16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与生态伙伴共同构建了20多个碳中和绿色技术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了绿色数字化道路。

中氢和航自成立以来,就只做了一件事:用智能科技引领商业,让绿色低碳覆盖产业。为的是实现三大目标:①通过AI赋能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产业升级;②孵化中小企业成长为高精尖小巨人,加快进入绿色低碳智能化时代;③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向零碳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




温馨提示:加入【中氢和航产业联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美碳中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