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子变能源,光伏变黄金,沙漠革命造就中国新的能源格局

程晓航 氢能碳中和 2022-10-06



早在3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对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整体认识,靠着物质循环再生、社会协调共生和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生态观,维持着其几千年稳定的社会结构。对维持农林牧渔生态平衡更有其独特的见解。孟轲、管仲及《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是这方面的典型。“垄稻沟鱼”、“桑基鱼塘”就是相当成熟的生态工程模式。这说明,我们的先人已认识和利用生态治理造福于民。


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沙漠化几乎都是伴随着大规模垦荒而发生和发展,如,1858年清政府实施的“移民充边、开垦荒地”政策,以及1950年以后,面对急剧增长的人口压力和迅猛发展的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在“大跃进”和“以粮为纲”政策影响下,大面积的草原和林地被开垦为农田,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于2002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加强了对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力度。近十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禁牧政策”等已显示出明显效果,特别是北方农牧交错区的沙漠化已呈现出明显的逆转趋势。


例如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长江生态保护、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沙漠化、降低空气污染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是如何让“沙子变能源,绿地变黄金”的国际光伏治沙先进技术。



01

  中国八大沙漠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多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35798平方千米,海南岛位居第二,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被认为是未来世界潜在的超级大国之一。


截至2014年底,中国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生态环境修复政策,使中国沙漠总面积降低至70万平方千米,如果连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约为1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中国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中国最著名的八大沙漠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心  ,长145公里,宽3~5公里,海拔最高1635米,面积35.73万平方公里。平均高于沙原地表仅300~350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流动沙漠。行政范围包括阿克苏、喀什、和田、巴州的部分地区。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树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 "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面积5.6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行政范围包括昌吉和阿勒泰。 [介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在沙漠的中部和北部,沙垅的排列大致呈南北走向,沙漠东南部成西北—东南走向。年降水量70~150毫米,冬季有积雪。降水春季和初夏略多,年中分配较均匀,沙漠南缘平原上发育灰棕漠土,1949年后已大量开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梭梭分布面积达100万公顷,在古湖积平原和河流下游三角洲上形成“荒漠丛林”。沙漠的西部和中部已经种植大量的植物,如白梭梭、苦艾蒿、白蒿、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在沙漠东部和南部边缘,亚洲中部植物区系种类较多,如梭梭、蛇麻黄、花棒等。驼铃梦坡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24科89属149种沙生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干旱的沙坡上生生不息。


3、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处于东经102度、北纬39度,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00多米,比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高沙峰还要高出70余米,行政区包括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的部分地区,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面积5.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是世界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为世界沙漠之最,被称为“沙漠珠朗玛峰”。巴丹吉林沙漠有五奇:沙峰、鸣沙、湖泊、奇泉、古庙;其中当以奇泉最令人匪夷所思。在一个叫庙海子的盐水湖边,有一处喷涌的泉水,泉眼粗若碗口,伸手探下去,深不及底,泉中有虾,通体透明,随喷泉翻涌的沙子被涤荡的晶莹剔透,喷出的泉水经年流入海子,在地上形成了一条深深的渠道。这里降水量只有80毫米,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均匀地分布着113个海子,而且无论冬夏水位恒定,不增不减,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咸甜水相伴相生。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河流进巴丹吉林沙漠


4、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也是中国黄河流经的沙漠,介于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 。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在阿拉善沙漠的东部,银额盆地底部。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0至20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在边缘地区。就地形来说,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海拔1050米,黄河自南向北流经磴口县的东南端,磴口绿州的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大体在1048-1053米之间。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0.3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33.3毫米,年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年均蒸发量2258.8毫米,无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时,太阳辐射150千卡/平方厘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有潜在优势。


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7期 摄影/杨孝


5、库姆塔格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东端,罗泊湖以南、以东,面积2.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沙漠。它与鄯善县城毗邻,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32公里。库木塔格沙漠静卧在中国海拔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之中,区域内海拔一般高约500米,最高点尤热克塔格海拔只有681米。库木塔格大沙漠是世界上唯一与城市相连的沙漠,长年与绿洲友好相处,亲如近邻,创造了“沙不进、绿不退、人不迁”的世界奇迹。库姆塔格沙漠已开辟成为集科研、考察、探险、沙地运动、沙疗保健、大漠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区。




6、柴达木沙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沙漠,也是中国第六大沙漠。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柴达木沙漠最神奇的现象应该就是——间歇泉,在柴达木沙漠有一条约为3米宽的河流,这条河流两岸有着非常多的泉眼,这些泉眼一年四季都在往外冒水,在沙漠里能有常年往外冒水的泉眼可不多。而这泉眼也造成了柴达木沙漠的那条小河流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而且不管旱涝,这泉水的流量不涨不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这也不会结冰,反而会冒出热气。


7、库布齐沙漠: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有的人称河套沙漠),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漠(小沙漠不计),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1/3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是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的重要标志之一,2019年9月18日,3条新的穿沙公路(新S215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S316中和西至巴拉贡段公路、G242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公路)正式通车,建设里程389.3公里。



8、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其面积北至狼山,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南北最长170公里,东西最宽110公里,总面积1500多万亩,约1万平方公里,海拔1028-1054米之间,地势由南偏西倾斜。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0.3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33.3毫米,年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年均蒸发量2258.8毫米,无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时,太阳辐射150千卡/平方厘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4.1m/s,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


沙漠治沙后的生态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土地沙漠化作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是造成沙尘暴等沙害频发及荒漠地区人民贫困的主要根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构成严重阻碍。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脱贫攻坚的难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视频讲话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之一,气温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后果。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数十项环境治理政策,其核心思想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根据科学家的统计,全球从2000年到2021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6%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中国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也创新研发了许多生态环境治理黑科技,如沙漠土壤化技术与光伏+荒漠治理技术,就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之一。


  雅鲁藏布江沿岸的公路(2019年9月10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上世纪80年代,饱受风沙侵害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开始建设雅江防护林,40年造林4500多万株,形成一道长160多公里、平均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在高原不断书写造林治沙的奇迹。


02

  中国光伏规模与现状



光伏即光生伏特,是通过半导体材料实现的光电转化。以太阳能电池板为核心的光伏设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释放光能这一清洁能源的应用价值。目前,光伏已在建筑、农业、交通、工业等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并有望向智慧城市各场景持续渗透,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助力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展光伏产业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打造现代能源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在“双碳”政策及技术创新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在全球关注环保问题及我国“双碳”目标确立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凭借“三低”即低污染、低能耗及低成本优势,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十四五”期间,为平稳度过“碳达峰”关键期,国家密集出台系列光伏发电扶持政策,鼓励“光伏+”与建筑、交通、工业等场景的进一步融合,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提升光伏发电的智能性与稳定性水平,助力产业加速发展。


2021年1月 4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电子〔2021〕226号),到2025 年,光伏产业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将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光伏可安装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不低于40%,工商业分布式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


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 分布式光伏,下一个蓝海市场 一文里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突破7500亿元,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超过280亿美元;同时,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达到54.88GW,其中,分布式装机占比突破50%,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突破300GW。


当前,全球净零排放已达成共识,而净零排放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光伏发电技术“十四五”科技发展展望 中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我国已成为各类新型光伏电池技术产业化转化与应用的孵化地。未来我国将继续聚焦国际光伏发电技术发展重点方向,引领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化技术持续创新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我国已成为各类新型光伏电池技术产业化转化与应用的孵化地。未来我国将继续聚焦国际光伏发电技术发展重点方向,引领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化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推动碳中和在未来越来越会成为全球的共识,截至2021年11月,177个国家正考虑净零排放目标,数量约占所有国家的90%。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广阔的市场、确定的政策导向将为光伏行业带来发展红利期。


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33GW,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41.26%。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50吉瓦-290G吉瓦。而对于国内光伏市场,预计在2022-2025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90吉瓦-100吉瓦。在集中式光伏发展模式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在创新应用和示范上,将会呈现出风光+光热、光伏治沙、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氢能等多种方式。



我国光伏行业如今的国际领先,着实不易。可以预见,市场向好,坎坷也依旧不断,但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监管标准的日趋严格上来看,光伏行业将向着又快又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而智能光伏创新发展规划、“光伏+”等的推进也会让光伏行业更多地承担起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任,发挥其低碳、能源、金融属性的绿色产业特点。


随着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权限进一步下放至地方,光伏发电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地方政府对于配置储能有强制要求、而且土地成本在目前来看仍然过高,都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中,存在并网调峰建设协调不足等因素,在某些县域也存在违背市场化公开招标原则,进行指定开发建设单位、随意附加投资条件等现象,部分地方还以整县一体化推进为由暂缓分布式光伏备案;最让人们闹心的是部分地区要求加收辅助建设费用、运营费用、特高压配套并网项目的技术费用等条件,此类种种因素都将影响行业的发展。


但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政策下,受供需关系及上下游产能不均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为买方市场,产业链单一环节获取利润的稳定性受限,在此种因素下,我国光伏龙头企业对完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有了更加急迫的需求,对加快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拓展,以拓宽企业利润来源,强化核心竞争壁垒,提升对市场的占有率,成了当下各光伏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产业链的升级会加快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集中度的上升。


勾勒2025,风电光伏等绿电产业链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到,“双碳”目标下,各发电平台陆续出具新能源装机发展规划,体现了各企业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和意愿。其中,以“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国企下属发电平台的新能源规划最为清晰明确。“十四五”时期,“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大力投建清洁能源装机,计划于 2025 年或之前实现“碳达峰”。国家能源集团和华能集团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最高,分别为 70-80GW、80GW,新增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 40%、50%以上;三峡集团也计划新能源装机容量实现 70-80GW;国家电投和华电集团紧随其后,分别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 72GW、75GW,且计划将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 60%;华润电力计划新增 40GW 可再生能源装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50%以上;。粗略计算截至“十四五”末期“五大四小”发电集团有望共新增新能源装机430GW 以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旁新安装的光伏发发电示范系统装置

石榴云/新疆日报通讯员陈士兵摄



03

  光伏+沙漠绿化



当前,全球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缺乏可持续能源的挑战。对于全球干旱地区面临的发展困境,结合太阳能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光伏发电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光伏发电在各类生态场景下的应用探索逐渐增多。其中,沙漠生态光伏电站把光伏产业与农业、沙漠风情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应用领域新的投资热点,得到广大能源投资者的认可与青睐。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生态安全、消除贫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提出的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已经率先实现了荒漠化地区的土地退化零增长。中国总计超过300GW的光伏为治理沙漠做出了重要贡献,且计划在2030年前在荒漠化区域建设450GW的光伏和风电,这将为中国的荒漠治理继续带来创新。


22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通过建设宁夏先行区,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文件,要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全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低碳引领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5.5%、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55%。


要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大力推广使用防沙治沙先进技术,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开展光伏治沙试点,科学发展沙产业。开展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在适宜地区设立沙化土地封育保护区。


要高水平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支持新能源就地消纳,探索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和就近交易新模式,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储能先进技术商业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建立利用新能源发电量发展光伏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激励机制,支持光伏材料基地建设。强化“西电东送”网架枢纽建设,稳定提升向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特高压直流送电。


近年来,从上至下一直在西部治沙方面探索新模式。2012年9月,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光伏治沙、恢复生态”的理念,将发展光伏与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现代牧业相结合,打造出“光伏+生态+产业”的“磴口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2018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库布其沙漠腹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库布其“两山”基地在杭锦旗境内,治理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生态治沙、光伏治沙和保护黄河的主要发展区域,也是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该区域作为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尚有50%的沙漠需要治理,只有加快区域沙漠治理,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才能保障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综合提升碳中和贡献水平。


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掀起一场新能源革命。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光伏发电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30%以上。沙漠地区地域广阔,年降水量低,光照时间长,采光量大,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万平方千米,如果太阳能都能被利用,将大大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的能源格局。


在建设光伏发电的同时,进行生态治理,是非常符合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想治沙恢复生态还是要种植植被,植物是防止沙尘暴侵袭的第二道防线,但沙漠中降水少,常有大风,气候十分干旱,为了保持发电效率,保证安全生产,架设光伏设备的光伏区种植的植物高度不能超过一米,只有特种抗旱植物才可以存活,这种植物被称之为沙漠之王苜蓿草


苜蓿,生长两个月根就可以深入土壤90厘米,去吸收沙漠更深处的水分。同时,苜蓿高度30至100厘米左右,也不会影响光伏板。除此之外,苜蓿还是牛羊们喜爱的食物,被誉为“牧草之王”,能帮助牛羊们长得膘肥体壮。虽然花棒与梭梭树等几种沙生植物也能抗干旱,但他们的高度能到2-3米高,完全覆盖了光伏的日照时间;所以在光伏区周围种上苜蓿,既可以遮挡风沙,也能避免植物太高从而影响光伏的日照时间,而苜蓿不仅不挑剔土壤,能在干旱地区生长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土质。等到苜蓿长大后作为牧草,收割后还可以生产成饲料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


沙漠里既有土地,又有光资源,所以通过光伏治沙,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将沙漠资源有效利用成了治沙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路径。2020年,光伏发电在全球多地实现平价,未来成本优势必将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国基本实现新能源电力全额消纳,同时政策强力支持加之储能系统配套,消纳能力将继续提升。基于此,过去阻滞光伏行业发展的电价与成本两大因素全部解除,光伏行业的发展将一马平川。


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一边发电,一边治沙,以项目建设驱动生态治理,将过去政府花钱治沙的方式,真正变光伏产业与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光伏发电、生态修复的共赢道路,为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靠的路径。过去,不仅当地民众要忍受漫天黄沙飞扬之苦,也因为沙漠距离北京最近,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2017年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库布其沙漠建设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该基地总规模200万千瓦,分三期完成,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0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同时,这里还是中国荒漠化治理的试验场,探索出“光伏治沙”新模式,可有效治沙20万亩。


由此,我们要让光伏发电在提供清洁电力能源的同时,促进光伏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新经济融合发展,修复沙漠的生态系统,才能持续推进沙漠生态环境改善,才能提升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水平,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创造“光伏改变生态”的壮举。




04

  未来生态环境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其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回响在耳畔。


“十四五”开局以来,第二轮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陆续启动。过度开发以及生态修复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等等……均被问责,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集中曝光山西、云南、宁夏等17个省(自治区)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两家央企共91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警钟,是信号。分析这些案例,有助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切实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制度安排,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已成为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硬招实招。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30·60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措施,这对环保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会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要把“30·60碳目标”的核心思想深入贯彻每一个组织体系。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积极推动“30·60碳目标”的快速发展。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5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30年实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2060年,彻底实现二氧化碳中和抵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是要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是要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三是要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五是要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也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在此之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中国治沙经验成为样板;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


如今,一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绿色变革,已经踏上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梦想不再遥远,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未来40年的大机遇之下,商业发展的新轨道将如何铺就值得期待。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下,带着探索的需求,DSTT打造了最顶级的双碳群英荟人脉圈,我们邀请到来自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学者、CEO与核心管理层,以“商业革新、中国双碳战略新机遇”为主题,共同交流碳中和发展之路,深度探讨如何在大机遇下进行革新与模式转变中开启新的商业未来,目前话题主要涉及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汽车、金融、医疗、矿山等八大领域热点话题,为当前行业面对的困惑与迷思贡献出更多极具智慧的思考,以及可运用的解决之道!DSTT诚邀各路江湖前辈加入。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地理官网、百度百科、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环境部

2、分布式光伏,下一个蓝海市场 

3、勾勒2025,风电光伏等绿电产业链投资策略报告

4、隆基“光伏治沙”案例,亮相这场全球防治荒漠化盛会

5、光伏治沙修复生态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原创阅读👇


👇延伸阅读👇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习近平:推动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46页

华为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56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